宠主持汉章帝丧仪,欲伺机陷害陈宠。
黄门侍郎鲍德素来敬重陈宠,劝说窦宪之弟夏阳侯窦瑰道:“陈宠侍奉先帝时,很被信任,所以久留在台阁,赏赐有些特殊。今不受忠能的赏赐,而计较他细微的错失,的确是伤害辅政容贷之德。”
窦瑰也是好士之人,很以为对,所以陈宠得到出为太山太守的机会。后来转为广汉太守。西州豪绅搞并兼,官吏多奸邪贪污,诉讼案每天百数件。陈宠到任,用了良吏王涣、镡显等作为心腹,打官司的日渐减少,郡中清静严肃。行旬雒(洛)县城南,每逢阴雨天气,常有哭声在府中听到,已经几十年了。陈宠听说而疑其必有缘故,派官吏查察案情。吏回来报告说:“世道衰乱之时,这下面多有死亡之人,而骸骨不得埋葬,可能原因就在这里么?”陈宠凄怆地叹惜,即命令县府全部收殓埋葬起来。从此哭声就没有了。后来窦宪做大将军征匈奴,公卿以下及郡国没有人不派官吏子弟馈赠财物的,而陈宠与中山相汝南张郴、东平相应顺守正道不阿谀。后来和帝听说了,提升陈宠做大司农,张郴做太仆,应顺做左冯翊。
永元六年(公元94年),陈宠代郭躬做廷尉。性格仁慈矜特。后来做了审判官,多次议论疑案,常亲自上奏,每附经典,务从宽恕,皇帝常听从他,救活的犯人很多。那些深文刻敝的案件,这时才减少许多。陈宠又清理律令条法,出于《甫刑》的除掉。并且说:“臣听说礼经三百,威仪三千,所以《甫刑》杀头的大辟罪二百,五刑之类三千。礼之所去,刑之所取,失礼就入刑,相互为表里。今律令死刑六百一十,耐罪千六百九十八,赎罪以下二千六百八十一,出于《甫刑》的一千九百八十九,其中四百一十大辟,千五百耐罪,七十九赎罪。《春秋保乾图》说“:王者三百年一蠲法。”汉兴以来,三百二年,宪令稍增,科条无限。又律有三家,其说各不相同。应该令三公、廷尉平定律令,应经合义的,可使大辟二百,而耐罪、赎罪二千八百,并为三千,全部删除其余令,与礼相应,来改变万人的视听,以致得到刑措不用之美誉,传之无穷的后代。”
这个建议还来不及施行,陈宠碰上诏狱吏与囚犯交往抵罪。朝廷为此下诏免刑,为此救活了成千上百人命。陈宠被拜为尚书。升为大鸿胪。陈宠经历二郡三卿,所在都有事迹被称于当时。
惟司空张奋免职,后任为太仆韩棱,韩棱以刚直着名,迭见前事,当然为众望所归。太尉张酺,因病乞休,尝荐魏郡太守徐防自代,汉和帝进大司农张禹为太尉,征徐防为大司农。
张禹襄国人,族祖姑曾适刘氏,就是光武帝祖母;祖况随光武刘秀北征,战殁常山关;父张歆为淮阳相。张禹笃厚节俭,师事前三老桓荣,得举孝廉,拜扬州刺史。
张禹曾经渡江巡行所属郡县,中原的人都认为江中有伍子胥的魂魄,很难成功渡过去。张禹准备渡江,官吏坚决请求,张禹不听。张禹严厉地说:“伍子胥如果在天有灵,知道我立志要审理冤案错案,难道会危害我吗?”张禹于是就挥动船桨,成功过了江。
徐县北部边界有个蒲阳坡,附近有许多良田,可是都淤塞荒废,没有人修整。张禹带领百姓修建水闸,疏通沟渠,引水灌溉,于是开垦出几百顷常年耕种的良田。劝勉率领官吏和百姓,供给他们种子,并亲自参加劳动,于是田地大丰收。邻近郡县贫穷的人,投靠张禹的有一千多户。屋子一栋接一栋,蒲阳坡的下面成了一个城镇。后来一年多,开垦的田地达一千多顷,老百姓解决了温饱,能自给自足。功曹戴闰,是前太尉的属官,权势可使郡内震动。犯有小的罪过,张禹命令他主动到徐县的狱中去,然后依法治他的罪。自长史以下的官吏,没有不感到震惊收敛的。
后来张禹历行郡邑,决囚察枉,民皆悦服。嗣转兖州刺史,亦有政声。入为大司农,吏曹整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