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及擢拜太尉,正色立朝,为朝廷所倚重。
徐防,沛国铚(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)人,亦有令名,祖父宣,为讲学大夫,以《易》教授王莽。父宪,亦传宣业。祖宣父宪,皆通经术,至徐防世承家训,举孝廉,乃入为郎。
《后汉书》说徐防“体貌矜严”,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有气质。热心提倡儒学、注重刑名文法的汉明帝刘庄看见他气质非凡,十分欣赏,升他为尚书郎,掌管机要。《后汉书》卷四十四《徐防传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防体貌矜严,占对可观,显宗异之。
徐防这个人做事小心谨慎,侍奉皇帝毕恭毕敬。汉和帝永元初,徐防迁任司隶校尉。司隶校尉负责监察在京百官的各种不法行为。皇帝召集朝会的时候,司隶校尉与御史中丞、尚书令三人有单独的席位,称“三独坐”。
后来,徐防出任魏郡太守。按照东汉制度,皇子封王,以郡为国。每国置傅、相各一人。傅主要负责王府事务;相就是郡太守,主要负责各类政务。
永元十年,徐防先后迁任少府、大司农,掌管钱谷之事。
永元十四年,汉和帝因为张酺的推荐引召徐防拜为司空。
东汉的中央政府组成沿用西汉制度,以三公领九卿为基本架构。三公分别为太尉、司徒、司空。东汉任命三公多以知名经师为之,以宣扬经术治国的理念。三公掌谋议国之大政。东汉唯以太傅为上公,三公的地位仅次于上公。司空领宗正、少府、司农三卿,主要负责水利工程、城防建筑、宫室营建等事务。司空与太尉、司徒共同讨论皇帝交议的国政,定议后会衔上奏。
刚好这个时候,司空韩棱逝世,太常巢堪代任,未能称职,于是汉和帝进升徐防为司空。
徐防留意经学,分析章句,经训乃明。就是司徒鲁恭,亦以通经致用。鲁恭的弟弟鲁丕更是好学不倦,兼通五经。
汉章帝初年时,诏举贤良方正,应举对策,约有百余人,独不同时应举,得列高第,除为议郎,迁新野令,视事期年,政绩课最。擢拜青州刺史,后复调为赵相。门生慕名就学,追随辄百余人,关东人互相传语云:“五经复兴鲁叔陵。”叔陵即是鲁丕的表字。
东汉自光武修文,历三传而并尚经学,故士人多以此见誉,亦以此致荣。旋复调任东郡陈留诸太守,坐事免官,侍中贾逵,独奏称不道艺深明,宜加任用,不应废弃,和帝乃再征为中散大夫。
永元十三年,汉和帝亲幸东观,取阅藏书,召见侍中贾逵,尚书令黄香等,讲解经义,丕亦在列。
贾逵为贾谊九世孙,累代明经,至贾逵复专精古学,尝作《左氏传国语解诂》五十一篇,献入阙廷,留藏秘馆,入拜为郎;又奉诏撰《尚书古文同异》,及《齐鲁韩诗与毛氏异同》,前汉时,辕固为齐诗,申公为鲁诗,韩婴为韩诗,毛苌为毛诗。并作《周官解诂》,凡十数卷,皆为诸儒所未及道,因此名重儒林。
汉和帝迁贾逵为左中郎将,改官侍中,领骑都尉,内参帷幄,兼职秘书,甚见信用,盈廷俱推为经师。贾逵以经学成名,故特从详叙。
黄香为江夏人,九岁失母,号泣悲哀,几致灭性,乡人称为至孝。年十二,为太守刘护所召,使居幕下,署名门下孝子,黄香得博览经典,殚精道术,京师称为天下无双,江夏黄童。嗣入为尚书郎,超迁至尚书令。试想!这贾侍中、黄尚书两人,一个是累代家传,一个是少年博学,平时讲贯有素,一经问答,统是口若悬河,不假思索。
偏鲁叔陵与他辩难,却是独出己见,持论明通,转而使贾、黄两位宿儒无词可驳,也不免应对支吾。汉和帝顾视鲁丕,不禁称善,特赐冠帻履袜,并衣一袭。
此时却难为贾黄。鲁丕谢赐而退,越日复上疏道:
臣以愚顽显备大位,犬马气衰,煨得进见,论难于前,无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