却说吕布掷弓地上,笑着看向纪灵和刘备,说道:“这是天意令汝罢兵呢!”
刘备即起座敬献酒水,向吕布道谢;惟纪灵面有难色,既不便悔赖前言,又不好满口应允,沈吟半晌,方才对吕布说道:“将军天威,令人敬服,灵自当遵命,但如何回报主人?”
吕布应声道:“这有何难!由布修书一函,即烦将军带回便了。”
纪灵不能不允,起身告辞;吕布且与两人造下约定,明日续宴,并与纪灵饯行。
纪灵因未得吕布书,只好留屯一宵。到了次日,复与刘备共集布营,两下宴叙,比昨日稍为欢洽;待至饮罢,吕布乃拿出文书给与纪灵,彼此揖别,纪灵拔营自归。
刘备迎吕布入城,免不得盛筵相待,伸谢德惠,宾主尽兴,吕布乃辞了刘备,回去下邳城。那纪灵回去报告袁术,呈上吕布书信,袁术阅书后大怒,拟亲自攻打吕布;还是纪灵力为谏阻,谓吕布只可计取,不可力敌,且与他联成姻好,务令除去刘备,方可图布。借婚姻为吞并,古今军阀如出一辙。
袁术方才忍耐,仍与吕布通使,虚作应酬,一面遵从孙策计议,使孙策出定江东。
孙策即是孙坚之长子,表字伯符,本居寿春,少年英达,喜结交游。舒人周瑜,字公瑾,与孙策同年,亦具大志,闻得孙策慷慨好友,遂自舒城至寿春,一见倾心,约为昆仲,孙策长周瑜两月,周瑜便事孙策如兄;劝孙策徙家至舒,并让道南大宅,俾孙策全家居住,登堂拜母,有无与共。及孙策年十七,方思出立功名,不意凶信传来,孙策父亲孙坚败殁岘山;孙坚死岘山见前文第593章。
孙策哀恸异常,即偕母亲吴氏,迎榇东归。孙策舅吴景,方为丹阳太守,因拟将父榇安葬曲阿;曲阿为丹阳所辖,道过扬州,偏被袁术截住,胁令孙策母亲交出玉玺,孙策母亲无奈取交,才得释去。
孙策有从兄孙贲,将叔父孙坚遗众数千,也交与袁术接管,袁术使孙贲为丹阳都尉。
广陵人张纮,避难江东,博通经术,袁策屡次前往拜访,具述志趣,且殷勤询问道:“目前汉祚衰微,天下纷乱,英雄豪杰,都拥兵自重,各图发展。没有人出于公心,扶危济乱。先父曾与袁氏共破董卓,功业未成,不幸被黄祖所害。我虽年轻识浅,但却有心要干一番事业。如今,我想到袁术那里去,请求他把先父当年的旧部交我统领,然后到丹阳(今安徽宣城)去依靠舅父吴景,收集流散兵士,东据吴郡(今江苏吴县)、会稽(今浙江绍兴),报仇雪耻,做臣服于朝廷的外藩。您以为如何?幸乞赐教。”
张纮方丁母忧,婉词逊谢;再由孙策呜咽陈词,声泪俱下,张纮才为感动,慨然作答道:“卓荦少年,有此大志,何患不成?最好先投丹阳,收兵吴会;然后据长江,奋威德,复仇洗耻,匡君泽民,功业且高出桓文,岂止守藩了事?待纮服阕,当与君同好,共图南济,君却先往建功便了!”
孙策复说道:“我与你互不违背诺言,不背叛彼此,这样我就可以依言而行了,老母和幼弟就托付于你,这样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。”
张纮毫不推辞,当即许诺。也是季布流亚。
时初平四年(193年),守孝结束后,孙策到寿春找袁术,欲讨回之前其父孙坚的旧部,哭着对袁术说道:“亡父过去从长沙讨伐董卓,与使君在南阳会合,结成同盟,如今不幸遇难,未能建立勋业,我怀着父亲的旧恩,想亲自依附结纳,希望使君能审察我的一片诚心!以济师雪恨。”
袁术见他英姿豪爽,语言明达,禁不住暗暗称奇,但尚未肯将孙策父亲的旧部,直捷拨还,因语孙策道:“我已任命你的舅父吴景为丹杨太守、你的堂兄孙贲为都尉。丹阳是出精兵的地方,你可去投奔他们,召集兵勇。”
孙策乃与汝南吕范,族人孙河,同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