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0章 文姬救弟,孙寿肆淫(2 / 6)

济公传奇 王钟亭 7416 字 19天前

人。既而南阳人董班,亦至李固尸旁恸哭,留连不去。杜乔故掾杨匡,自陈留奔丧,星夜入都,犹着前时赤帻,托为夏门亭吏,守卫尸丧,驱逐蝇虫。

三人守至十有二日,由司隶察状奏闻,梁太后也深为垂怜,尽加赦宥,且听令收葬李固与杜乔之尸。董班送李固丧还汉中,杨匡送杜乔丧还河内,家属都随榇归里。

当初李固因得罪了当朝的权臣大将军梁翼,被免去了太尉之职,他因此担心自己会殃及家人,于是就将李基、李兹、李燮三个儿子遣送回家乡避祸。

那个时候,李固的女儿李文姬已经出嫁了。她看见到回到家乡的哥哥和弟弟后,开始了解其中的缘故。虽然未探明朝廷中的险恶形势与父亲的具体意见,却已经有预感到李家会面临凶多吉少,非常担心李氏一家会因为得罪梁冀即将遭到灭门之祸。

于是李文姬就与两个兄长商议,秘密把最小的弟弟李燮送到外地去避难,免得将来会遭受梁冀的毒手。并且对外人假说小弟是被送回京城父亲李固那里去了,由于他们伪装得比较巧妙,周围的人都信以为真。

不久,朝廷果然下达诏令逮捕李固的三个儿子,李基和李兹都被抓捕后,皆死于狱中,只有李燮得以幸免于难。

在此危急之际,李文姬找到了父亲的门生王成,对他郑重其事地说道:“您以前在我父亲门下,秉持正义,道德高尚。现在我的两个兄长不幸遇害,我将李氏孤儿托付于您。李氏存亡,全在您的身上了。”

一番深情大义之词,令王成感动不已。王成于是把李燮带到了徐州,要李燮改名换姓,投身在一家酒家作了酒保,王成自己则是在集市上为人卜卦算命,表面上两人互相不相识,但是暗中却保持着联系。后来李燮在王成的指导下求学,酒家老板认为李燮绝非普通人,就把女儿嫁给他为妻。

李燮潜心研究经学,十多年来世局变化颇大,直到后来大将军梁翼因罪被诛杀。这个时候李燮才将自己的身世告诉丈人,丈人准备车辆,礼物为他饯行,李燮都予婉拒,他回到故乡,姐弟相见,悲喜交 集,连一旁观看的邻人,都忍不住落泪。

李文姬告诫弟弟说:“先父为人正直,是汉朝忠臣。只是遭逢朝廷变乱,梁冀逞凶肆虐,几乎断绝我李氏一门。今天弟弟能安然活命,岂不是老天保佑?从今起更应小心交 友,千万不要有任何对梁氏不满的言辞。对梁氏的不满就是间接批评了皇上,又会再度招致灾祸,那时就后悔莫及了。

重会姊弟,复入朝拜为议郎,此乃后事且慢表明。

且说建和二、三年间,国政虽出权门,内外尚幸无事,惟灾异常有所闻;建和二年五月,北宫掖廷中德阳殿,及左掖门发生火灾,汉桓帝车驾仓猝奔徙,避居南宫;建和三年六月,洛阳地震,宪陵寝屋,俱被震坍;七月间廉县天上突然下起肉雨,形似羊肺,或如手掌,远近称奇;八月中有孛星出天市垣,京都发大水;九月地震二次,山崩五处。太尉赵戒,因灾免官,迁司徒袁汤为太尉,大司农张歆为司徒。

梁太后下诏自责,令有司赈恤流民,掩埋饿死的百姓尸体,务崇恩施,禁止苛刻。

越年正月,梁太后不豫,乃归政于汉桓帝,大赦天下,改元和平。因而将归政诏书,录述如下:

曩者遭 家不造,先帝早 世。永维太宗之重,深思嗣续之福,询谋台辅,稽之兆占;既建明哲,克定统业,天人协和,万国咸宁。元服已加,桓帝于建和二年行冠礼。将即委付,而四方盗窃,颇有未靖,故假延临政,以须安谧。幸赖股肱御侮之助,残丑消荡,民和年稔,普天率土,遐迩洽同;远览复子明辟之义,近慕先姑归授之法,阎皇后被迁离宫,本非自愿,诏文中曲为转圜。及今令 晨,皇帝称制,群公卿士,虔供尔位,戮力一意,勉同断金,展也大成,则所望矣!

梁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