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1章 堪案重狱立战功(3 / 6)

济公传奇 王钟亭 7540 字 18天前

接受任务,为国家效力。汉武帝则表达了对匈奴侵扰的不满,并寄希望于张骞能够成功完成使命,加强与西域的联系,以改变汉朝面临的困境。

张骞领皇帝命令,与胡人堂邑父等人相偕出都,从陇西进发。张骞率领一百多名随行人员,由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。西行进入河西走廊。这一地区自月氏人西迁后,已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。正当张骞一行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,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,他们全部被抓获。匈奴的右部诸王立即把张骞等人押送到匈奴王庭(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),见当时的军臣单于(老上单于之子)。

军臣单于得知张骞欲出使月氏后,对张骞说:“月氏在吾北,汉何以得往?使吾欲使越,汉肯听我乎?”这就是说,站在匈奴人的立场,无论如何也不容许汉使通过匈奴人地区,去出使月氏。就像汉朝不会让匈奴使者穿过汉区,到南方的南越国去一样。张骞一行人被扣留和软禁起来。

匈奴的单于将张骞他们软禁起来,让他们做奴隶,与此同时也想利用他们,从中了解到汉朝廷的情况,或者企图说服他们为匈奴效力。

张骞并没有屈服,他一直在寻找逃跑的机会,但是匈奴的监视很严,张骞没有成功。后来,匈奴单于想到了一个办法,就是让张骞娶匈奴当地的女子,生下匈奴的孩子,如此就可以让张骞和匈奴产生感情,从而改变他的立场。

张骞虽然不愿意,但是在孤寡无助的情况下,他只能接受了匈奴单于的安排,娶了一位匈奴的女子为妻,并且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。

为此张骞就这样被迫在匈奴生活了十多年,他的妻子儿女也和他相依为命,张骞对他们也有了一定的感情,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,始终想要回到汉朝,完成自己的任务。

西汉元光三年(公元前129年),匈奴内部发生了分裂和争斗,匈奴的监视渐渐松弛,张骞见此机会,带着妻儿以及一些同行,逃出了匈奴人的控制区。但在留居匈奴期间,西域的形势已发生了变化。月氏的敌国乌孙,在匈奴支持和唆使下西攻月氏,月氏人被迫从伊犁河流域继续西迁,进入咸海附近的妫水地区,征服了大夏,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园。张骞大概了解到这一情况,经车师后没有向西北伊犁河流域进发,而是折向西南,进入焉耆,再溯塔里木河西行,过库车、疏勒等地,翻越葱岭,直达大宛(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)。

这是一次极为艰苦的行军。大戈壁滩上,飞沙走石,热浪滚滚;葱岭高如屋脊,冰雪皑皑,寒风刺骨。沿途人烟稀少,水源奇缺。加之匆匆出逃,物资准备又不足。张骞一行,风餐露宿,备尝艰辛。干粮吃尽了,就靠善射的堂邑父射杀禽兽聊以充饥。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,或葬身黄沙、冰窟,献出了生命。

张骞到大宛后,向大宛国王说明了自己出使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种种遭遇,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,并表示今后如能返回汉朝,一定奏明汉皇,送他很多财物,重重酬谢。大宛王本来早就风闻东方汉朝的富庶,很想与汉朝通使往来,但苦于匈奴的中梗阻碍,未能实现。汉使的意外到来,使他非常高兴。张骞的一席话,更使他动心。于是满口答应了张骞的要求,热情款待后,派了向导和译员,将张骞等人送到康居(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),康居王又遣人将他们送至大月氏。

不料,这时大月氏人,由于新的国土十分肥沃,物产丰富,并且距匈奴和乌孙很远,外敌寇扰的危险已大大减少,改变了态度。当张骞向他们提出建议时,他们已无意向匈奴复仇了。加之,他们又以为汉朝离月氏太远,如果联合攻击匈奴,遇到危险恐难以相助。张骞等人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,但始终未能说服月氏人与汉朝联盟夹击匈奴。在此期间,张骞曾越过妫水南下,抵达大夏的蓝氏城(今阿富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