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0章 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!(1 / 2)

西域的风沙还似沾在衣襟未落,沮阳城的夜却已浸透了醺然的酒香。

上谷郡太守府邸,今夜灯火如昼,笙箫管弦之音袅袅盘旋,压过了檐下偶尔叮咚的玉铃。

大厅之中,人影幢幢,觥筹交错,一派煌煌盛景。

今夜宴饮的由头,自然是朱剑八率领的百人游侠,历时近二载,踏破流沙,翻越青藏高原,攀登天山,带回了令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奇物:棉籽。

主位之上,平常素来不喜饮酒的幽州牧刘虞,此刻也不由得多喝了两杯,面容被酒气蒸得微红,一双锐目却亮得惊人。

刘虞并未多言,只抬手虚按,满堂的喧笑便渐渐安息了下来。

所有目光都投向刘虞前方不远处的数十袋其貌不扬的麻袋上。

其中的一只麻袋已经敞开,露出了无数状若云彩的棉花,以及不计其数的种子,小若婴童之指,表面还附着些未曾拂净的西域尘沙。

“便是此物?”一位文官向身边的同僚低声询问,语气里带着几分难以置信的敬畏。

“莫要嫌他渺小!”

正巧坐在这位文官附近,颇为健谈的尉迟胜继续说道:“此物花开如云,絮暖胜丝,在下曾从朱剑八兄弟处听闻,史侯说过:‘将此物经过特殊处理,其布匹柔软异常,其絮填充被褥或是衣物,轻暖无比,绝非芦花、麻絮可比!’”

尉迟胜心思玲珑,知道朱剑八等人远赴西域后,就是为了取得此物,故而在一路之上,一直向身边的白羽打听棉花的妙用。

倒是一旁的白羽,虽然是天山村村长之子,哪里见过这等排场,此时显得非常拘束与惆怅不安。

尉迟胜话音未落,已有内侍躬身捧上数团蓬松柔软的原棉,在宾客间传递。

凡是前来的幽州官员们纷纷伸手触摸,顿时惊啧之声四起。那柔软温暖的触感,是粗糙的葛麻与昂贵的丝帛都无法给予的奇妙体验。

不过,还是有人喃喃自语道:“此物如此柔软,真的能制成衣物与被褥吗?”

“此物乃是刚刚采摘下来的原棉,若要制作衣物或是被褥,还需要特殊的方法加工,等到将来我们自己的棉花种植成熟后,并做成衣物、被褥等保暖物品在市面上发售,大家到时候自然就明白了!”刘辩见到有人质疑棉花的用途,不置可否的说道。

“史侯之言,我等自然深信不疑。”立刻有几位官吏附和道。

刘辩这些年在幽州推进改革,功不可没,大家都看在眼里,知道如今这位州牧大人的侄儿,不会无的放矢。

“州牧大人为国为民,念及天下百姓冬日之苦寒,方有此次西行求种之举!

今日,籽种既归,乃天佑我大汉王朝!

此物若得推广种植,大汉子民将再无冻馁之忧!

此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!前去西行的勇士固然值得奖赏,若没有州牧大人的批准,此行亦不会成功,小侄敬州牧大人一杯!”刘辩拿着杯中酒朗声说完后,一饮而尽。

刘虞没想到刘辩会如此说,他心里清楚,这次西行乃是刘辩一力促成,然而他却将功劳给了自己,明显是要增加自己的声望。

“诸君!满饮此杯,为我壮士西行二载,跋涉万里!为我大汉得此祥瑞,万民福祉!”

“壮士勇哉!”

“千秋之功,铭刻历史!”

“天佑大汉!”

欢呼声浪几乎要掀翻屋顶,乐师们奋力吹奏,鼓点急促如雨,舞姬们水袖翻飞,翩跹的身影映照在四周巨大的铜灯盏上,光影迷离。

盛宴达到高潮,从西域来到幽州经商的胡商处,购买的葡萄酒如血般殷红,倾满夜光杯;炙热的烤肉散发着孜然与胡椒的异香;舞姬们踩着急促的鼓点旋转,金铃作响,眼眸流转间俱是风情。

席间,文臣们已开始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