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万民工,就算其中只有十分之一带子女过来,那就得建五所以上的中小学,不管是校园建设还是教职工工资,纯粹都是本地财政补贴,而且是持续若干年的补贴。
不像国际学校,你可以收高学费,学校盈亏自负。
民工子弟学校,你能收几个钱,更何况是九年义务教育。
再者,一听说本地有民工子弟学校,那很多本来没想过带孩子来的民工也得带来了,这个头一旦开了,后面怎么刹车?
到时候从子弟一校,建到子弟三十六校,那是一笔多么庞大的支出?
这种事情,国内目前没有先例,也没有人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对子女教育的需求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。
在后世,有一些城市建起了子弟小学,但最后渐渐的就不了了之。
“建!”
陈元生提出的这个问题,让彦振林等人有点尴尬。
刚才宋晋生提议建国际学校的时候,老彦亲口说的先建后批,因为那是门面,传出去好听。
轮到建民工子弟学校,就不能先建后批了?
彦振林看了看孟宪坤:“先筹建两所子弟学校,一所小学,一所中学,尽快拿出方案来,力争下个学年就能开始招生。看一个城市如何对待弱势群体,就是这个城市的道德下限嘛,我们也应该提高一下下限。”
“好,明天我就安排这件事。”
孟宪坤毫不犹豫的答应道。
“孟市长。”
陈元生在旁边笑着说道:“问题是我提出来的,我也得拿出解决方案。这样,这两所学校的建设费用我来出,另外学生们五年之内的教材费用,校服费用,也是我来提供。”
“你小子,有话不早说,害我捏了一把冷汗。”
孟宪坤开玩笑似的说道:“市里现在经费很紧张,彦省给的任务我又必须的完成,我都不知道去哪儿找这笔经费去,差点被你小子出的主意给凉起来。”
众人一阵大笑。
“别担心孟叔,我这里大力支持建设子弟学校,不但要建,还要建好,不过附加一个小小的条件,我们远盛建筑旗下现在有正式合同民工近千人,到时候多给我们一些入学指标。”
孟宪坤摆摆手:“什么入学指标,反正是你出钱建设,我看就叫远盛子弟学校好了。”
陈元生赶紧摇头:“叫希望学校就好,我感觉子弟学校这个名字带有一定的指向性和歧视性,不能让孩子们从入学起就带有低人一头的想法。”
这一刻,几乎在场的所有人同时朝陈元生看了过来。
良知不是外在的表演,有些东西你演不出来,那是很深层的人生感悟。
捐钱建学校,那叫做慈善;
但能意识到“民工子弟学校”这个名字有歧视性,会让入学的孩子们产生低人一头想法的,那是良知。
“孟市长,带上我一个,我捐赠建设四所希望小学。”
吕先生当即拍板:“往好里建,建成青州市最好的希望小学。”
重生:先知的我,一路狂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