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说总计晋元帝在位五年,改元二次,享年四十七岁。
东晋建立之初,朝廷物资匮乏,猪肉被视为珍膳,其中尤以猪颈上的肉最为肥美。群臣每次食用猪肉,都会把颈肉献给司马睿,不敢私自享用。时人称之为“禁脔”。
晋元帝司马睿在位期间,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政局以及发展经济。他重视农业,减轻百姓负担,提倡节俭,严厉打击贪污腐败。此外,晋元帝司马睿还通过调节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,稳定朝廷政权。在他的治理下,东晋社会逐渐安定,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。
在文化方面的贡献,晋元帝主持编纂了《晋书》和《世说新语》,为后人研究晋朝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。其中,《晋书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的官修史书,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。
晋元帝司马睿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做出了重要贡献:下令保护和修复了众多文化古迹和寺庙,推广佛教文化,为当时的宗教发展提供了支持。此外,他还搜集整理了大量散佚的书籍和文献,为后人研究晋朝文化奠定了基础。
晋元帝(司马睿)在位期间,曾有官员提议在太极殿广室悬挂绛帐(红色帐幕),但晋元帝以汉文帝旧例为由,下令冬季改用青布帷帐,夏季则用青练帷帐。宫中将册封的贵人,其侍从请朝廷购金雀钗,司马睿下诏不许;所宠幸的郑夫人,衣无文采,但着练裳。
该措施在短期内有效降低了宫廷开支,但未能完全阻止后续朝代更迭中的奢侈风气。其勤政理念为后世所称道,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争议,例如王暠为母建屋超制时,晋元帝曾流涕劝阻,侧面反映政策执行难度。所以轻赋薄税,民无怨声。可惜自治有余,治人不足,终致魁柄下移,豺狼当道,含羞忍垢,饮恨终身,这也是可怜可叹呢。
晋元帝司马睿驾崩,其皇太子司马绍受遗命即位,是谓晋明帝,循例大赦,尊生母荀氏为建安郡君,别立第宅,颐养慈颜。是时已为永昌元年腊月,未几即腊尽春来,元日因梓宫在殡,不受朝贺,年号尚沿称永昌。
再阅一月,始奉司马睿的梓宫,葬建平陵,庙号中宗,尊谥元帝。晋明帝送葬尽哀,徒跣至陵所,亲视封墓,然后还宫。
又阅月,方改年号太宁,立妃子庾氏文君为皇后,皇后之兄庾亮为中书监。命特进华恒为骠骑将军,都督石头水陆诸军事。兖州刺史郗鉴,封为安西将军,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。这两处的镇守之将,乃是由晋明帝特别让他们兼任,明明就是为了防备王敦,暗中命令扼守要地。如同弈棋,先下暗着,以此知晋明帝之不凡。
王敦也知晋明帝的谋略,密谋篡逆,特上表称贺,且讽朝廷征己入朝。晋明帝将计就计,即下手诏,召王敦赴往京都朝廷,且加授其假黄钺以及“奏事不名,入朝不趋,剑覆上殿”等殊礼,赐班剑甲士二十人。
王敦托辞入觐,引兵至姑孰,屯驻湖县,仍然不进,向朝廷请迁王导为司徒,自领扬州牧,部署军士,拟将犯阙。
侍中王彬,乃是王敦从弟,再四谏阻。王敦面色遽变,顾视左右,意欲收拿王彬。
王彬正色道:“君当年杀害堂兄长,如今又要杀堂弟了吗?”
原来王彬从兄豫章太守王棱,曾为王敦所害,所以王彬有如是言。王敦听了王彬之语,也觉不忍,乃令朝廷迁出王彬为豫章太守,复而因郗鉴督领扬州江西,诸多牵掣,于是上表朝廷请授郗鉴尚书令,使他入辅。
晋明帝司马绍也即准议,郗鉴闻命进入京都,道途中经过姑孰,与王敦相见,自述志趣,语多激昂。
王敦留郗鉴不遣,继而思郗鉴为名士,不应加害,于是许令东行。郗鉴来到建康,遂与晋明帝谋划讨伐王敦,晋明帝方得着一个心腹士了。
却说晋明帝司马绍谋划讨伐王敦,虽然与郗鉴定有密谋,究竟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