队前往日内瓦,参加一年一度的“全球可持续发展峰会”。
会议期间,他向各国代表展示了“亮剑小卖部”在非洲、中东和中亚地区建设的数百个清洁能源项目的成果,并强调中国企业始终秉持“共赢共享”的理念,致力于帮助欠发达国家实现能源独立。
“我们不是来掠夺资源的,我们是来点亮未来的。”李云龙在演讲中说道,“在这个星球上,没有人应该因为电力短缺而失去发展的机会。”
他的发言赢得了全场热烈掌声,许多发展中国家代表纷纷走上前来与他握手,表达合作意愿。
峰会结束后不久,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正式宣布与“亮剑小卖部”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共同推动“非洲百座光伏电站计划”,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在非洲大陆建设一百座太阳能发电站,惠及千万人口。
与此同时,欧盟也在内部讨论是否应重新评估对华清洁能源企业的限制政策。法国总统在一次公开讲话中表示:“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看待中国企业的崛起,而不是一味地排斥。”
这场“绿色外交”的胜利,标志着“亮剑小卖部”真正迈入了全球舞台的核心圈层。
---
###24.**星火燎原:全球能源革命的浪潮**
随着“亮剑小卖部”的影响力不断扩大,一场席卷全球的能源革命悄然兴起。
在印度尼西亚,一座由中国技术支持的海上风电场正式并网发电,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超过五十万吨;
在肯尼亚,由公司承建的光储一体化微电网系统,使偏远村庄首次实现了全天候稳定供电;
在阿根廷,一条横贯安第斯山脉的高压输电线路完工,极大缓解了该国长期存在的电力短缺问题;
而在北极圈内的挪威,公司参与的一项极地风能实验项目也取得了重大突破,成功验证了极端低温环境下风力发电系统的稳定性。
这一切,都在印证着李云龙当初的信念??能源不应成为少数国家垄断的工具,而应是全人类共享的福祉。
而在公司内部,一种新的企业文化正在形成。年轻工程师们不再仅仅追求商业利润,而是更加关注如何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改善世界。
一位刚入职的博士生在日记中写道:“我曾经以为科研只是为了发表论文,但现在我明白了,真正的技术应该是用来改变现实的。”
---
###25.**初心未改:风雨兼程再出发**
时间来到初冬,北京总部大楼外银装素裹,而会议室里依然热火朝天。
“我们已经完成了陆地和海洋的布局,接下来,我们将进入太空。”李云龙站在大屏幕前,指着一幅宇宙轨道图说道。
“‘海天一号’项目已进入最后阶段,而‘空间能源计划’也即将展开第一轮实验任务。我们不仅要解决地球上的能源问题,还要为未来的人类文明铺路。”
赵刚感慨道:“从一间小卖部起步,到如今走向星辰大海,这条路走得真不容易。”
王凯笑着回应:“但我们一直都在路上,不是吗?”
窗外飘起了雪,而“亮剑小卖部”的灯光依旧明亮。在这片寂静的夜色中,仿佛有一颗希望的种子,正在悄悄发芽。
###26.**暗潮汹涌:内部危机初现**
就在“亮剑小卖部”于全球舞台上节节胜利、技术输出不断拓展之际,公司内部却开始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。
首先是人事方面。随着业务规模的急剧扩张,管理架构日益庞大,原有的扁平化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效率下降的问题。一些新提拔的中层管理者缺乏实战经验,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频频失误,导致多个海外项目的进度延误。
其次,是财务压力。虽然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承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