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09章 麟趾呈祥(164)(1 / 8)

张昊双手抱胸,嘴角勾着一抹讥讽的笑,慢悠悠走到赵家麟面前,目光像刀子似的在他身上扫来扫去:“哟,这不是云溪县的‘大才子’吗?没想到你还真敢来青州府啊,就不怕再被人举报抄袭?”

苏文皱起眉头,刚想开口反驳,却被赵家麟轻轻按住了手臂。赵家麟神色平静地看着张昊,语气冷淡:“张公子,上次诬告之事,青州知府大人早已查明真相,你若还揪着不放,莫非是觉得知府大人断案不公?”

这话戳中了张昊的痛处。上次他因为诬告赵家麟,被叔父狠狠斥责了一顿,还罚了三个月俸禄,在青州的读书人圈子里丢尽了脸面。他本想在文会上找机会羞辱赵家麟,却没想到反被对方一句话噎得说不出话来。

张昊脸色涨得通红,咬牙道:“你少在这里逞口舌之快!文会比的是真才实学,不是耍嘴皮子!我倒要看看,你这个靠‘运气’中举的人,在文会上能有什么出息!”

“是不是靠运气,文会上见分晓便是。”赵家麟懒得再跟他纠缠,拉着苏文转身就往书院里走,留下张昊在原地气得直跺脚。

走进青州书院,只见院内古木参天,亭台楼阁错落有致,正中央的广场上搭起了一座高大的木台,想必就是文会的主会场。广场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读书人,大家三三两两地讨论着,气氛十分热烈。

两人刚走到广场边缘,就听到有人喊苏文的名字:“苏文!这里!”

循声望去,只见几个穿着朴素长衫的年轻人正朝着他们挥手。苏文笑着对赵家麟说:“那是我在临县认识的几位同窗,我们一起过去打个招呼吧。”

赵家麟点了点头,跟着苏文走了过去。几人互相介绍后,很快就熟络起来。其中一个叫陈默的秀才笑着说:“赵兄,久仰你的大名!听说你在云溪县不仅学问好,还经常给百姓讲农桑律法,真是我辈读书人的榜样!”

“陈兄过奖了。”赵家麟谦虚道,“身为读书人,本就该以天下为己任,能为百姓做些实事,是我的本分。”

几人正聊着,广场上突然响起一阵钟声,紧接着,一个穿着青色儒衫、须发皆白的老者走上了木台。老者身形挺拔,目光炯炯,正是青州书院的山长,也是此次文会的主考官——周大儒。

广场上瞬间安静下来,所有读书人都朝着木台方向拱手行礼:“见过周大儒!”

周大儒微微颔首,声音洪亮地说:“今日举办青州文会,旨在选拔贤才,交流学问。文会共分三场,第一场考经义解读,第二场考策论写作,第三场考即兴赋诗。三场过后,综合评定名次,前三名不仅能获得书院的丰厚奖励,还能得到我的亲自指点!”

台下的读书人顿时激动起来,纷纷摩拳擦掌,跃跃欲试。能得到大儒的亲自指点,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天大的机缘。

周大儒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现在,第一场考试开始!请各位随我前往书院的藏书楼,每人随机抽取一部儒家典籍,解读其中的一篇章节,一个时辰后交卷!”

说完,周大儒率先朝着藏书楼走去,众读书人紧随其后。赵家麟和苏文也跟着人群往前走,苏文有些紧张地说:“赵兄,我平时对《论语》《孟子》研究得多些,就怕抽到不熟悉的典籍。”

“别担心,”赵家麟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无论抽到什么典籍,只要紧扣其中的道理,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解读,总能写出好文章。”

很快,众人来到了藏书楼。藏书楼共有三层,里面摆满了密密麻麻的书架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香。周大儒的弟子们早已在一楼大厅摆好了桌椅,每个座位上都放着一个密封的木盒,里面装着不同的典籍章节。

赵家麟和苏文找了个相邻的座位坐下,打开面前的木盒。赵家麟抽到的是《礼记》中的《大学之道》章节,而苏文抽到的则是《孟子》中的《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