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59章 凤翔于天(4)(3 / 11)

,释道有释道的慈悲,三者相辅相成,方能撑起江南半壁江山。”

司马睿起身行礼:“先生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!若我能成就大业,必以先生为相!”

白凤翎笑了笑,没有答应,也没有拒绝。他知道,司马睿终将在江南建立东晋,成为偏安一隅的君主;他也知道,石勒会在北方建立后赵,与东晋隔江对峙;他还知道,这场乱世还要持续很久,久到念安长大成人,久到慈幼局的孩子们都已老去。

但他不再去想那些遥远的事,只是每日在医馆里帮忙抓药,在学堂里听孩子们读书,在傍晚时分,看着念安和其他孩子一起,在院子里追逐嬉戏。

这日,念安拿着一幅画跑来:“白叔叔,你看我画的!”画上是一座城,城里有很多房子,房子旁边有稻田,稻田里有稻草人,天空中有鸟,水里有鱼,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。

“画得真好。”白凤翎摸了摸她的头。

“先生说,这叫世外桃源。”念安指着画里的一个小人,“这个是你,这个是卫哥哥,这个是葛爷爷,我们都住在里面,永远不打仗。”

白凤翎望着画中的世外桃源,忽然想起南华老仙的话:“红尘历劫,非为杀伐,乃为悟心。”他悟了,所谓悟心,不是看透世事的虚无,而是在看透之后,依然能守住那份对美好的向往;不是拥有扭转乾坤的力量,而是在无力改变时,依然能为身边的人撑起一片晴空。

夕阳西下,余晖透过窗棂,洒在画上,那些稚嫩的线条仿佛活了过来。远处的长江上,商船往来,渔歌唱晚,偶尔有北来的难民,在城门口登记入册,脸上虽有疲惫,却带着一丝对未来的期盼。

白凤翎站起身,走到院子里,看着天边的晚霞。他知道,石勒的铁骑正在逼近淮河,王弥的义军已渡过长江,东晋的朝堂上依旧暗流涌动,无数的挑战还在前方等待。

但他不再迷茫,也不再忧虑。因为他知道,只要医馆的药香还在,学堂的书声还在,孩子们的笑声还在,这乱世就永远无法吞噬所有的希望。

他的历劫之路,仍在继续。在每一味药材的苦涩里,在每一个汉字的温度里,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出日落里,缓缓向前,没有终点,却也处处是归宿。

秋意渐浓时,石勒的铁骑果然踏过淮河,兵锋直指寿春。消息传到建康,朝堂上下一片恐慌。世家大臣们纷纷主张南迁,甚至有人提出退回会稽,凭借山水之险苟延残喘。

琅琊王府内,司马睿对着地图愁眉不展。王导站在一旁,沉声道:“王爷,万万不可南迁!一旦退避,民心必散,江南半壁也守不住了!”

“可石勒势大,寿春守将已战死,前线溃兵如潮水般涌来,如何抵挡?”司马睿捶着案几,“那些世家只知争权夺利,肯出兵的寥寥无几!”

正争执间,卫玠匆匆闯入:“王爷,白先生有请!”

白凤翎的住处仍在慈幼局后院,此刻院中却站着几个意想不到的人——佛图澄大师带着两名弟子,风尘仆仆;当年在采石矶被救下的书生范宁,手持一卷兵书;甚至连葛洪都背着药箱,面色凝重。

“诸位这是……”司马睿愣住了。

佛图澄合十道:“贫僧已传令江北三十六寺,组织信众协助防守,虽无甲胄,却有死志。”

范宁展开兵书:“这是弟子根据《孙子兵法》与江南地形编撰的防御图,寿春虽失,可在淝水布防,凭水而战。”

葛洪打开药箱:“弟子带了足够的金疮药和防毒散,可保将士无后顾之忧。”

司马睿看着眼前这些并非出身世家,却愿为江南安危挺身而出的人,眼眶一热:“诸位……”

“王爷不必多言。”白凤翎指着院中的孩子们,“他们的父母多死于战乱,若江南再破,这些孩子也难逃厄运。我们不是为了王爷,是为了他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