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5章 绝对公平绝对不合理(1 / 4)

“提点?”

就在朱标愣神的功夫,老朱冲门外的太监刘和微微示意。

紧接着李景隆、徐允恭等人便径直走了进来。

“臣等见过陛下!”

见各家国公的子嗣均已到齐,朱标自然明白老爷子一开始便是带着这几人前来谨身殿,方才李景隆他们也应是在门外等候。

“科举副考一事,你等当尽心竭力。”

“你们几个虽出身武将世家,可仍是青年才俊,当以矢志为国为己任。”

“当下我朝正欲鼎盛,宛若进取之青年,因此朕才选召你们几个为此次科举副使。”

“故而,你等当竭力办好此次差事,不得有失。”

“臣等谨记!”

三两句场面话过后,朱标便有意让几人退下。

毕竟此次科举只是让李景隆几人走个过场,命他们出任副考,朱标从未想过让他们解决科举可能出现的麻烦。

科举士子也不可能以他们这些个勋贵子嗣为座师侍奉。

所以简单吩咐两句,朱标便也打算命几人离开。

只不过不等朱标示意,李景隆拱手拜过,随即上前一步道:“陛下,昨夜父亲告知臣将担此科举副考一职后,臣心中惶恐,故而同允恭几人连夜前往国子监。”

“有赖陛下圣明,此次科举必能顺利进行。”

“然唯有一事,臣等商议过后,仍拿不定主意。”

“哦?”

朱标本想让李景隆去请教宋濂、高启这些老臣。

可当看到老朱斜靠在椅背上,俨然一副看热闹的表情。

朱标当下便也明白了过来,李景隆将说之事,多半只能自己处置。

也正因如此,老爷子才将这些人带到自己跟前。

“说来听听。”

“是!”

“我朝科举在即,各朝各国皆知。”

“也因太上皇时常讲学,《洪武纪册》已成士子奉行之圣贤。”

“因此我朝文盛之名,广播诸国。”

“直说!”朱标有些不耐烦,当即打断。

李景隆别的都好,只是每逢进言无论是在朝会还是谨身殿私下召见,每逢他有事启奏便必要提前铺垫个一大堆。

这点朱标素来不甚满意。

也是听到朱标出声打断,李景隆赶忙继续道:“因我朝文教鼎盛,爪哇、安南、苏门答腊等国学子或借其朝廷,或私下前往我朝。”

“也欲参与我朝科举!”

“此事关系邻国,臣等不敢擅专,特来请示陛下是否允准其他诸国士子参与我朝科举。”

“准!”

朱标直截了当,当即说道。

“此为善事,自然要准!”

“不仅允准,若有他国士子没有名册,未经本国朝廷引荐,国子监也要分发名录,准其参与科举。”

他国士子参与中原王朝的科举,从来都不是什么稀奇事。

自唐朝开始便有“宾贡科”,倭国、高丽等国先前也多有学子参加唐宋元时期的科举。

甚至还有人能一路抵达殿试。

既是兴盛文教,彰显大明鼎盛,朱标自然不会介意。

而且!

雄括诸国,天下同心。

不仅要借助刀兵,更要以文教为辅。

各国士子若以大明科举为准,以中大明榜单为荣,这也是教化诸国之民的好办法。

倘若此事日后愈发蓬勃,海贸联系也必将愈发鼎盛。

朱标甚至能想到将来会有不少他国学子心向大明,以求于大明定居。

届时不兴刀兵,安抚诸国也未可知。

况且这些学子总不能不吃不喝,他们既然抵达大明,便也会为了大明的经济繁荣出一份力。